高热病人可以采取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补液治疗等方法进行降温治疗。
1.物理降温
通过降低体温来缓解高热症状,具体包括使用湿毛巾敷于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以及使用冰袋放置于头部。适用于轻度发热且没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2.解热镇痛药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起到退热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于急性发作性中度疼痛及发烧有效。需注意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3.非甾体抗炎药
此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代表性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本品可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热。但要注意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出血甚至穿孔。
4.激素类药物
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和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而发挥降温效果。例如泼尼松龙、地塞米松都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降低过高体温。主要针对重症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之高热情况。使用时须考虑潜在副作用如增加感染风险或延缓伤口愈合。
5.补液治疗
补液有助于维持身体液体平衡,防止脱水,促进散热。电解质补充剂如口服补液盐溶液可提供必要的矿物质以支持机体功能。适合因高温引起的轻微脱水或虚脱状态。重度脱水或心力衰竭患者慎用。
在高热状态下,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同时建议采取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williamhill 中文 (www.box4s.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诊断与治疗常见、疑难和罕见血液疾病,常见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罕见和疑难血液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溶血、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擅长领域:擅长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治疗;对各种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擅长领域: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诊治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发热待查、血小板减少性症、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出凝血障碍等。